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数理科学与信息技术

  • 一类带跳的时滞Black-Scholes模型

    张庆华;薛大威;闫理坦;

    研究一类由Lévy过程驱动的时滞随机微分方程,在对Lévy过程的跳以及方程系数的一些正则性条件限制下,证明该方程是适定的,并可作为描述股票价格变化的市场模型。综合考虑时滞,该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描述资产价格的趋势效应。由于该模型所描述的市场是不完备的,故利用Fllmer-Schweizer最小鞅测度,构造一类欧式看涨期权定价公式。

    2015年02期 v.32 141-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无限维3-Lie代数F[t,t~(-1)]的结构

    白瑞蒲;张颖华;高艳沙;

    研究域F上的无限维3-李代数A=F[t,t-1]的结构。当域F的特征分别为零和大于零时,构造A上的一列真理想,并找到A的极大真理想。当域F的特征等于3时,研究商代数A/J的结构,其中J是由向量p(t)=t3-t-3生成的3-李代数A的理想。证明A/J是非可解且非单的6-维3-李代数。

    2015年02期 v.32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线性测量误差模型中复合分位数估计的随机加权方法

    葛悠美;刘莹;姜荣;

    给出线性测量误差模型中随机加权复合分位数估计,用随机加权方法逼近复合分位数回归的分布,并证明这种逼近是以概率1渐近有效地。模拟研究以及艾滋病的临床试验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2015年02期 v.32 154-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 一类分数阶q-差分边值问题的多重正解的存在性

    葛琦;侯成敏;

    研究一类带有分数阶q-差分和q-积分边值条件的分数阶q-差分方程多重正解的存在性。分析格林函数的性质,利用上下解的方法证明非奇异条件下该方程唯一正解的存在性;利用不动点定理分别研究奇异和非奇异条件下该方程多重正解的存在性。

    2015年02期 v.32 163-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二阶三点奇异半正定边值问题正解的存在性

    高婷;韩晓玲;

    在非线性项允许改变符号的情况下,研究二阶三点奇异半正定边值问题{-x″+p(t)x=λ[f(t,x)+g(t,x)],t∈(0,1),x(0)=0,x(1)=αx(η)正解的存在性,其中λ>0是一个参数。基于锥拉伸与压缩不动点定理,在f满足超线性或者次线性条件的情况下,得到参数λ的一个区间。对于这个区间上的任意λ,半正定边值问题至少有一个正解。结果改进和推广了许多现有的结论。

    2015年02期 v.32 171-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一类具有饱和发生率和CTL免疫反应以及胞内时滞的病毒感染模型的全局性质(英文)

    陈辉;徐瑞;

    研究一类具有饱和发生率和CTL免疫反应以及胞内时滞的病毒感染模型,通过计算,得到了决定模型全局性质的两个阈值,即病毒感染基本再生数和CTL免疫基本再生数。通过构造适当的Lyapunov函数,利用La Salle不变性原理,证明了当病毒感染基本再生数小于或等于1时,无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当CTL免疫基本再生数小于或等于1且病毒感染基本再生数大于1时,无CTL免疫的病毒感染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当CTL免疫基本再生数大于1时,由CTL细胞免疫反应介导的病毒感染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

    2015年02期 v.32 180-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有界凸域上复合算子ToP的范数估计(英文)

    李华灿;李群芳;刘舞龙;

    得到有界凸区域上作用于非齐次A-调和方程解的复合算子TP的Ls范数估计,借助于逆Hlder不等式,把上述结果进行推广,利用Ls范数和BMO范数来估计Lipschitz范数的范数估计式,给出加Aλr(D)-权的Lipschitz和BMO范数估计。

    2015年02期 v.32 188-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一种基于案例的交互式多准则决策方法

    余胜平;熊文涛;雍龙泉;

    针对已知方案部分偏好序的多准则决策问题,考察方案两两比较的2种弱偏好关系:必然偏好关系和可能偏好关系,在可能偏好关系基础上给出方案两两比较的支持度定义;基于这一概念,提出一种交互式多准则排序方法,它需要决策人根据支持度的大小来不断调整方案间的必然偏好关系,实现人机交互决策,从而使构造的加性效用函数不仅能完全支持决策人提供的偏好关系,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决策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得到决策人满意的排序。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015年02期 v.32 195-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半线性分段连续型随机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收敛性和稳定性

    刘国清;张玲;郭爽;

    将Back-Euler方法应用到半线性分段连续型随机微分方程上,研究对给定步长该方程数值解的收敛性和对任意步长数值解的均方稳定性,在处理半线性项的矩阵时,证明的方法主要应用了矩阵范数,从而达到要研究半线性分段连续型随机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收敛性和稳定性的目的。

    2015年02期 v.32 201-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化学与材料科学

  • Fenton试剂去除小分子羧酸的分析研究

    梁大山;张永丽;张静;颜丹骏;柯武;

    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对环境有较大影响,在处理过程中次生小分子羧酸也对水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本文考察了Fenton试剂对不同种类小分子羧酸的去除情况,同时对Fe2+浓度、H2O2浓度和p H值三种因素对体系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p H值(2.00~6.00)条件下,Fenton对甲酸、草酸和水杨酸的降解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在Fenton体系中,Fe2+和H2O2存在最佳浓度,此时小分子羧酸的降解达到最大。

    2015年02期 v.32 208-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 铜单原子吸附的石墨烯体系的结构与热力学稳定性

    贾彩鑫;于海涛;

    使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单原子铜与石墨烯形成的吸附结构的相关性质。首先给出了吸附的几何结构,并讨论了相应的解离势能曲线。同时,也得到了不同吸附位置的结构的热力学稳定性,并估算了不同构型在常温下的热力学几率。此外,根据量子力学理论计算所给出的电子层次上的信息,分析了吸附体的态密度、前线轨道和差分电子密度,进而讨论了铜与石墨烯的轨道相互作用及成键方式。结合能数据表明,铜原子在石墨烯的桥位吸附得到的驻点结构是最稳定的,与中心位吸附结构的热力学几率比为762∶1,说明桥位吸附是占绝对优势的。电子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桥位吸附体系中,材料仍然保持着与基底相似的导电性。此外,在铜/石墨烯桥位吸附体系中,碳的p轨道和铜的d轨道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是铜与石墨烯间成键的根源。

    2015年02期 v.32 213-217+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0K]
  • 污水处理过程中H_2S和NH_3的浓度特性及扩散规律研究

    黄丽坤;王广智;高娜;陈剑飞;梅洪元;崔福义;

    对污水处理厂七个处理单元中释放的H2S和NH3进行了四个季节的平行采集和分析,并根据臭气强度和浓度的关系,确定臭气等级,同时利用EIAPro A大气环评专业辅助系统对臭气的扩散规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七个处理单元中,H2S的释放浓度为污泥脱水间>格栅>厌氧池>沉砂池;NH3的释放浓度为污泥脱水间>格栅>沉砂池>厌氧池>二沉池。根据H2S的四季浓度数据:污泥脱水间的H2S在冬季浓度最大,夏季最小;其余处理单元则是夏季的H2S浓度最大,冬季最小。根据韦伯定律,污泥脱水间散发的H2S和NH3产生的臭气强度均超过4级;其余处理单元H2S和NH3产生的臭气强度接近3级。根据扩散模型预测结果,污水处理厂散发出的H2S和NH3的浓度随着离处理单元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在1 000 m处H2S和NH3浓度降为100 m处的10%以下。

    2015年02期 v.32 218-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硅酸铁催化臭氧去除水中的阿特拉津和硝基苯

    侯炳江;沈吉敏;李太平;徐鹏;

    为了考察人工合成的硅酸铁促进臭氧氧化去除污染物的催化性能,采用静态实验考察硅酸铁催化臭氧氧化去除水中目标污染物的效能和催化剂作用机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硅酸铁催化剂,利用FT-IR、N2吸附/脱附以及表面零电荷点(p HPZC)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选取阿特拉津和硝基苯作为去除的目标污染物,通过改变臭氧投加量、催化剂投加量、不同p H值等实验条件考察催化剂对目标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独臭氧氧化相比,当臭氧投加量和催化剂投加量分别为1.2和700 mg·L-1时,阿特拉津和硝基苯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7.4%和34.5%,硅酸铁存在下的臭氧分解速率常数是臭氧自分解速率常数的2.1倍,且硅酸铁在中性条件下对臭氧的促分解作用最明显;自由基抑制剂叔丁醇和重碳酸盐对催化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催化臭氧氧化过程中铁离子溶出和硅酸铁在不同的p H条件下溶液残留的Fe3+均低于国家饮用水标准。硅酸铁催化剂的存在可有效促进臭氧的分解,对目标污染物的去除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硅酸铁催化臭氧氧化过程主要遵循羟基自由基机理。

    2015年02期 v.32 223-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环境科学与生命科学

  • 臭氧灭活水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效果

    刘枫;陈忠林;昌盛;

    选取枯草芽孢杆菌(ATCC 6633)作为高抗性、难灭活的指示微生物,对臭氧灭活水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了臭氧浓度、反应时间、p H值、温度以及初始芽孢浓度对灭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臭氧对芽孢的灭活反应可分为延迟期和灭活期;在臭氧浓度、反应时间、p H值、温度和初始芽孢浓度分别为0.42~4.00 mg·L-1、0~20 min、6~8、1~30℃和104~1012cfu·m L-1的条件下,提高臭氧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均可增强灭活效果,说明灭活效果受臭氧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共同影响。同时,温度的升高对臭氧灭活芽孢的能力有促进作用;而灭活反应的p H值和初始芽孢浓度对臭氧灭活芽孢的效果影响不大。

    2015年02期 v.32 229-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 一株好氧反硝化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李大鹏;崔福义;徐勇鹏;刘冬梅;李慧婷;

    从稳定运行的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SBR)反应器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好氧反硝化菌(实验室命名为CFY1),对菌株CFY1进行了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并对其好氧条件下的反硝化能力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菌株CFY1的菌落呈圆形,乳黄色,半透明,表面光滑,边缘不整齐,菌体细胞为短杆状,无芽孢,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氧化酶反应呈阳性,具有分解葡萄糖和淀粉以及还原硝酸盐的能力;菌株CFY1的16S r DNA序列经BLAST分析,与Gen Bank中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具有98.9%同源性,结合该菌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可基本确定菌株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NCBI Gen Bank登录号为KC253270;在摇床转速150 r·min-1、培养温度30℃及p H值7.2的培养条件下,24 h内能将113.6 mg·L-1的NO3--N降解为0 mg·L-1。

    2015年02期 v.32 236-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5K]
  • 武汉市青山区冬季PM_(2.5)中PAHs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周杨;张惠灵;许丽娟;王春杏;任大军;

    在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布设三个采样点,利用智能中流量空气颗粒物采样器采集2013年冬季大气PM2.5样品,共获得PM2.5样品15个,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其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含量,并对PM2.5中PAHs的组成和污染特征、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2.5中PAHs的浓度呈现工业点>市区点>城郊点的分布特征;对不同环数多环芳烃化合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重环PAHs比重高于轻环,同时重环中4环占较大比重;通过化合物之间比值对PAHs来源进行识别,发现煤的燃烧对武汉市青山区域内PM2.5浓度有较大的贡献率;利用Ba P毒性当量法对PAHs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发现武汉市青山区冬季大气PM2.5中PAHs的TEQ除了城郊点低于国家标准限值,其他采样点均在不同程度上高于国家标准限值。

    2015年02期 v.32 242-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电子科学与通讯工程

  • 面向感兴趣类别的约束非负矩阵分解算法

    王立国;赵梓竣;

    在处理高光谱数据解混问题中,非负矩阵分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现有的非负矩阵分解方法一般是针对图中所有地物信息的盲分解,然而实际应用中常常并不需要求取全部地物类别的丰度信息。如果只考虑感兴趣类别,那么其它类别会对其产生不可预测的干扰。针对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算法预估计并结合最小距离的约束非负矩阵分解算法(LSMDCNMF)。实验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不忽略非感兴趣类别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了感兴趣类别的解混效果。

    2015年02期 v.32 249-255+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2K]
  • 基于压缩感知的多光谱图像融合算法

    朱福珍;朱兵;丁群;蒋爱平;

    为提高融合效果,降低融合时间,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多光谱图像融合算法。对多光谱图像的强度分量和全色图像分别进行小波分解,仅对高频细节分量进行压缩感知测量,得到对应的观测值矩阵,利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对高频系数进行恢复,再利用高频系数融合准则,得到融合后的高频细节分量,最后进行小波逆变换和IHS逆变换,得到融合后的多光谱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压缩感知多光谱图像融合算法明显改善了融合结果图像的主观视觉效果和客观评价指标,处理数据量大大减少,融合时间缩短约60 s。

    2015年02期 v.32 256-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 基于L2范数和增量正交投影非负矩阵分解的目标跟踪算法

    王海军;张圣燕;

    在贝叶斯框架下,基于增量正交投影非负矩阵分解目标跟踪算法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场景,准确处理跟踪目标外观变化,取得了较好的跟踪效果,但是该算法计算量大,难以满足实时性要求。针对这一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L2范数和增量正交投影非负矩阵分解的目标跟踪算法,建立基于L2范数最小化和增量正交投影非负矩阵分解的目标表示模型,在贝叶斯框架下得出跟踪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能够较好地处理视频场景中的光照变化、尺度变化、局部遮挡、角度变化等干扰,有较低的中心位置误差平均值和较高的重叠率平均值,平均处理视频达4.08帧·s-1,能够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2015年02期 v.32 262-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1K]
  •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相关性的数据压缩算法

    惠丽;任倩倩;徐辉;王宇;钟颖莉;

    针对传感器网络中数据分布特性,提出了两种数据压缩方法,能有效压缩传感器感知数据,减少网络中的节点能量耗费,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2015年02期 v.32 270-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一种基于网格的数据流孤立点检测算法

    于翔;李艳波;林连冬;许宪东;

    数据流孤立点检测的主要目的是在合理的时间段内准确发现数据流中的孤立点。传统的孤立点检测算法可以有效发现静态数据集中的孤立点,在动态变化的数据流环境下并不适用,无法及时、有效地发现异常数据。针对数据流环境下对孤立点检测的实时发现、动态调整等要求以及传统算法的不适用,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网格的数据流孤立点检测算法ODGrid,ODGrid算法可以实时发现数据流中的异常数据,并根据数据流的变化情况,动态调整检测结果。通过在真实数据集与仿真数据集上的实验,证明了ODGrid算法在精度和速度上优于现有的孤立点检测算法,具有良好的伸缩性。

    2015年02期 v.32 276-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 下载本期数据